2022年05月23日
青春向錢看—施昇輝
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成語「見樹不見林」,意思是說不要只重視「局部」,而忽略了「全部」,或是以為「局部的成功,就是全部的成功」。 (原文刊載於2021/9/14,更新時間為2022/5/23)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5日
吳佳穎
編按:新台幣兌美元匯率5月13日已貶破29.8元關卡,不少民眾購買美元利變型保單,期待未來保單期滿時,台幣若貶回30元以上,用美元換回台幣有機會賺匯差。再加上美國聯準會後續將持續升息,且幅度可能較原本比預估大,利變保單利率看俏,也讓買氣維持熱絡。 不過除了宣告利率,購買美元利變型保單要留意保障內容及相應的內扣保費成本,業者建議,保戶應回歸自身投保目的選保單,才能保本投資,又有實質保障。 (原文刊登於2022/2/16,更新時間為2022/5/15)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3日
李慶隆
女人,有一種天生的直覺,這種能力會帶來財富。所以,俗話說:「聽某嘴,大富貴!」此話不假。而且,女人的感受比較細膩,能看見男人看不見的問題,再做出正確的判斷。我在房地產業四十多年來,看過很多這樣的案例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3日
艾蜜莉-自由之路
我有一位親戚看到最近股市大跌,跑來問我現在適不適合投資股票?不過他因為剛退伍,只存了大約20萬元,不知道能不能先小試身手看看~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1日
第三人生任我行─施昇輝
進入第三人生,一般人關注的主題不外乎「金錢」、「健康」和「生活」。我認為三者都很重要,不能忽略任何一樣;但有些熟齡作家卻常強調「錢不重要,沒錢也有沒錢的生活方式」,我不能認同,尤其擔心大家不了解他們完整的論述,而有了斷章取義的誤解。 這些熟齡作家之所以這麼主張,或是刻意忽略這個主題,是因為他們本身都沒有金錢的煩惱。他們當然都不是非常有錢的人,但至少都已不擔心未來錢會不夠用,所以才說「錢不重要」。如果你的積蓄不多,看到這個論點就不再為錢擔心,反而是很危險的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1日
艾蜜莉-自由之路
今天起的比較早,特地繞遠一點去買我很喜歡吃的早餐,等餐的時候,那時還沒開盤,聽到有兩位先生在前面很激動的討論股票,不過,他們看起來臉色不太好,而且因為他們講得太大聲了,我也就被迫偷聽了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6日
陳詩慧
在我人生的關鍵階段,讓我有想改變自己、完成夢想的動機,最主要的核心是「脫貧」,在本書Part 1 有完整敘述我個人的故事,如何展開學習投資的旅程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6日
陳詩慧
關注財經新聞和總體經濟的第一步後,可以尋找美國股市的熱門產業,從熱門產業中挑選出前兩大的龍頭股,再找出台灣相對應的產業與公司,挑選產業前三名的公司,並研究財報,挑出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股票買進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5日
不敗教主~理財不Buy
ETF是不錯的投資方法,但是不少人一知半解,投資就可能受傷,來看看常見的問題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4日
樂透人生─吳家揚
許多人不了解也不關心自己或家人的財務狀況,和家人談錢就常翻臉吵架,引發不必要的紛爭。但要做好財務規劃,了解家庭及個人的收入和資產,是重要的步驟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3日
陳重銘
「存績優股」基本上是個「買好股票,股息再投入」的過程,真的非常簡單。但真的就是買進股票,好好抱牢,這樣就可以了嗎?還是可以歸納得更有系統呢?以前我很喜歡看大陸劇《朱元璋》,朱元璋可以從一個乞丐,打敗天下群雄成為九五之尊,這個歷程跟一個上班族,靠著投資理財邁向「財務自由」之路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9日
粉圓妹
粉圓妹19歲入股,23歲開公司擔任負責人,25歲時賣掉公司時存得一桶金,當時新店山區房價一坪12萬,曾經想把這筆錢當成頭期款,房貸利率約8~10%,並非現在的低利率,買下去真的是壓力山大,冷靜計算之後,仍然無法有自信負擔未來的房貸,因而放棄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9日
陳重銘
努力研究股票,就一定會成功賺大錢嗎?如果投資靠的是聰明才智(IQ),那麼教導投資學的教授們,早就統統住進帝寶豪宅了。能否藉著投資股票而致富,最主要的還是靠心理因素(EQ)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9日
陳重銘
很多人認為買進好股票之後,就應該要長期持有,永遠不要賣出。這樣可能會曲解「買進好股票,長期持有」的概念。投資這個動作是永久的,但是壞公司的股票一定要砍,一旦經營團隊改變、公司的方向出問題,或是產業結構改變時,還是要趕快把股票賣掉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8日
陳重銘
「核心持股」必須具備股價波動小、獲利跟配息穩定等優點,可以長期抱著安穩領股利,一來可以當成生活費,二來也可以用來買進其他股票。核心持股的重點在於「張數」,張數越多,可以領到越多股利,總有一天能達到財務自由。增加張數的重點在於有紀律地定期定額買進,並善用股災時逢低加碼,以下介紹我喜歡的核心持股種類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6日
陳重銘
一般上班族不僅要養家活口,還要貸款買房,給家人遮風避雨的保障,幾乎耗盡所有財力與精力,如果還想擠出錢來投資理財,給自己種下「財務自由」的未來,那個負擔恐怕不是每個人可以承受的。 薪水就那麼多,養家、買屋、投資等需求,幾乎不可能樣樣順利達成,於是就要重新排列組合,把不急迫的先拋到一邊,然後把最重要的擺在前頭。 如果你真的想要在往後享受「財務自由」,讓你的「資產」產生的「利息」,足夠支付生活開銷,不必再靠勞力來工作賺錢,若你不是富二代,就只能靠投資理財了。 因此,年輕時所有資金的規畫,還是要以投資為最優先,先買進能幫你產生「利息」的「資產」,其他不急迫的車子、房子……只能先放在一邊,而且為了增加投資的金額,你還必須認真工作,尋求事業上的突破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5日
吳宜勲(老吳)
上天是很公平的,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,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,上班、通勤、睡眠,就耗費一天中70%以上的時間,再扣除吃飯、洗澡與家庭時間等,實際上可以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,可能剩不到10%的時間(約2個小時)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2日
吳宜勲(老吳)
自己一開始是抱著想要暴賺,進來市場海撈一筆的心態接觸股市,慶幸在還沒從股市畢業前,就不斷修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投資的方法有很多種,也是一項耐力賽,個人認為要長期的堅持下去必須了解幾個重點: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2日
陳詩慧
如果覺得存股獲利太慢,應該會開始對波段投資躍躍欲試,但投資前,有幾點要謹記在心: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1日
吳宜勲(老吳)
存股對自己而言是不斷進化與修正,選股標準歷經1.0、2.0到3.0版,之後不確定會不會有4.0版,但如同大家熟知的那句話:「這世界唯一不變的事,就是一直在改變。」所以定時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也是必須的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0日
不敗教主~理財不Buy
存股成為近幾年投資顯學,過去熱門存股標的:錢櫃、好樂迪在疫情爆發下,已不再是長線存股首選。俄烏戰爭、疫情擴散,對股市造成了不少的變數。存股族最愛的金融股,受到美國升息利多,金融指數飆漲,導致股價上漲、殖利率也相對下滑。今年的投資其實充滿著挑戰,該如何挑選未來10年可安心存的個股呢?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5日
老黑看世界
Everybody smiles in the same language.(微笑是所有人的共同語言)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5日
整理鍊金術師小印
「大部分的人沒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,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」(出自《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》)當我們清楚知道我們要什麼,就不會浪費時間跟金錢走錯路,可以聚焦所有資源,得到我們真心想要的事物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08日
Donna
現今臺灣較為熱烈討論,坊間也有許多書籍都在討論的「價值投資」,就是來自於股神巴菲特。為什麼大家會這麼推崇巴菲特與價值投資?讓我們先來聊聊巴菲特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08日
Donna
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,對於一個單親媽媽,當時身邊帶著兩個年幼小孩,一個 5 歲、一個不到 3 歲,在最需要「愛」與照顧的階段,我卻每天像是個陀螺轉個不停。上班 8 小時是基本,當然偶爾也會加班。若準時下班,從安親班接小孩回家,也已經 7、8 點,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少得可憐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06日
第三人生任我行─施昇輝
我有一個從大企業董事長高位退休的好朋友,最近跟我分享了一個他在第三人生的投資故事。我以為他可能是因為買0050、0056賺了一些錢,所以要謝謝我,或是很後悔沒聽我的話,去買個股卻賠了一些錢,結果都不是。 他說,以前買股票都賠錢,所以已經20幾年都沒有碰過股票了。雖然聽過我介紹這兩支ETF(指數型基金),也認同它們相對安全穩定,但「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繩」,所以至今還是不敢再踏入股市。 倒是最近聽朋友建議,投資了兩家產業面正夯的新創事業。這些朋友個個都是企業界知名人士,心想跟著投資一定不會錯,而且能和他們一起列名股東,也算是一種榮幸。最重要的是,他認為自己是在「投資事業」,而不是在「玩股票」,畢竟後者總給人投機的印象,遠不如前者正向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5日
小車X存股實驗
下面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存股每年目標設定的方式,以及現有持股配置比例,供大家參考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4日
溫國信
168 微笑曲線獲利法則有三個重要元素,第一個是「收益元素」,也就是穩定的報酬率,是在持有過程中每年擁有6%以上的報酬率。因為報酬率與收益及成本相關,為了有好的報酬率,就必須把握在相對便宜的低點買進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3日
小車X存股實驗
26日正式啟動,大幅降低了股票買賣的門檻,少吃一頓大餐便能在盤中低點買進1 股台積電,輕鬆當起護國神山的頭家。各家證券商也紛紛推出每月定期定額1000、3000、5000 元存股,搶攻零股交易的商機,小額存股儼然成為小資族投資的一股新勢力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2日
小車X存股實驗
農耕於一年四季有「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」的步驟,其實存股久了,也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節奏。現在來介紹一下我這個金融存股族一年的無聊日常: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溫國信
基金主要分為「主動型基金」和「被動型基金」,挑選主動型基金時,不能只拿過去的年度績效作為唯一參考,因為上一年績效前茅的基金,次年的績效往往慘不忍睹,所以,主動型基金上一年績效排名的參考價值甚低,這種方法不足取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溫國信
168 微笑曲線獲利法則,是讓平時有穩健的收益,偶爾還可獲得價差驚喜的方法,如果投資人建構了很棒的組合,變得可以經常從不同標的獲得價差驚喜,而不是很久才等到一次,就會變成「循環收穫投資法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林茂昌
雖然股市時而高潮迭起、時而恐慌下挫,大多數時期卻是枯燥乏味,尤其是當我們的持股是冷門股時。碎形(fractal,亦稱分形)幾何的發明人本華‧曼德博(Benoît B. Mandelbrot)曾經研究過,在美國股市的50年當中,如果把變動最大的10天拿掉,整個結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,變得非常沉悶。而沉悶,正是投資的一大障礙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崴爺
朋友問我對人生有什麼期許?以前的我一定會答「事業成功、賺大錢」,但現在的答案只有四個字:「遊刃有餘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溫國信
買進價格被低估的好股票後,靜靜等待它向較高的價值靠攏,此時強調「耐心」的重要,從個股切入,買進機會很多。但若先入為主,一定要等到加權指數下跌至萬點以下,才去找買進機會,就會在「等待」中錯過機會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7日
林茂昌
前些時候,正值歐債風暴、股市下跌,股災之說到處瀰漫。此時,所有的投資人,只要是手上有部位的,市值都不斷的減損,而且是快速的減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6日
溫國信
要買優質的好股票,就要建立「自選名單」,把那些本質優良的股票列入觀察,平時多關注它們的新聞,等待便宜機會出現的時候買進。如果平時對它們漠不關心,即使機會來了你也不會有信心買進,或是買進後也抱不久。如果價格不夠便宜,那就先觀望,股價是會波動的,買進機會很多,不怕買不到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6日
崴爺
我觀察到一個現象,同樣都是白手起家的朋友,在四十歲後開始出現「窮者越窮,富者越富」的兩極化現象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4日
鄭策允律師
一位民眾詢問:律師您好,我的父親在111年過世了,留下年邁70歲的母親與我。 父母白手起家,父親留下現金及上市櫃股票投資合計約400萬、一間市價約3,000萬的房屋(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合計約2,100萬) 房屋是父母結婚時購入,貸款已還清,母親名下資產約有現金及上市櫃股票共計1,500萬。 請問律師我需要繳遺產稅嗎?有沒有節省遺產稅的方式?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4日
林茂昌
2010年3月,美國《芝加哥論壇報》(Chicago Tribune)刊登一則溫馨感人的消息,百歲人瑞葛瑞絲‧格羅納(Grace Groner)過世後,把價值700萬美元(約合新臺幣2.1億元)的股票遺產,全數捐給母校森林湖學院(Lake Forest College)。 葛瑞絲是一位獨居老人,她終身未婚,自1931年畢業後,就一直在亞培藥廠擔任秘書,做了43年。 她究竟是如何累積到兩億多元的財富?很簡單,葛瑞絲在1935年,用180美元買了3股的亞培股票,經過多次的股票分割和股利再投資,累積至2010年,總計持有十多萬股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1日
盧燕俐
「燕俐老師,我有聽你的話,定期定額買ETF,但是我覺得0050太貴了,淨值居然已經超過100,不像0056淨值還不到30,看起來更具漲相!」2020年夏天,一位年輕小資族在理財論壇結束後,特別留下來跟我聊聊他的心得。 但是,我忍不住直搗問題的核心,「既然採取的是定期定額,又不是單筆買,就不必在乎淨值高低,反正每月投入的金額都一樣,應該在乎的是,到底0050還是0056,哪一檔才能長期創造更好的報酬率。」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04日
崔民寧
本書作者崔民寧,在銀行負責受理存款、信貸等多種金融業務,每天都會接觸很多來存錢和借錢的客戶。 她近身觀察、刻意聊天,14年下來得知:一個人對待錢的態度及投資方法,將決定這個人以後是窮還是富。 她自己親身實踐這些觀察,畢業(相當於月薪3萬4,000元)後就存到第一桶金(約新臺幣50萬元),數年後開始投資房地產,當起包租婆。 這本書就是這位在職14年的資深行員,跟客戶偷學的錢滾錢計畫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04日
阿福の投資馬拉松
編按:阿福の投資馬拉松,抱持「配速持股法」,股價不漲時領股息(定存股),股價大漲時獲利極大化(成長股),5年達成月領10萬,提早達到財富自由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04日
阿福の投資馬拉松
做好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,隨著公司獲利每年成長,股息收入也能逐年增加,退休金就能源源不絕,這是財務自由的最終目標。投資時應該如何看待公司的股利政策?我們可以學習費雪和巴菲特的觀點,探討獲利公司處理盈餘的方法,選出真正優質值得投資的標的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04日
雨果
從2007 年到2017 年的整整十年時間,我用了許多投資理財書中介紹的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投資方法,從不曾有過一年獲利超過20% 的績效。 與股市同好在閒聊投資經驗與想法時,發覺很多人也都有相同的經驗,或許某幾年在股市大賺幾十萬元,但又會在某幾年全部賠光,在長達十幾年的投資生涯中根本沒有真正獲利,這還是相對較好的情況,有好幾個朋友是投資十幾年虧損了好幾百萬元,反倒是在房地產投資賺進好幾百萬元。 我們的投資方式都差不多,只是選股方式與投資標的不一樣,但結果似乎都一樣,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股票市場做白工。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