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05月23日
青春向錢看—施昇輝
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成語「見樹不見林」,意思是說不要只重視「局部」,而忽略了「全部」,或是以為「局部的成功,就是全部的成功」。 (原文刊載於2021/9/14,更新時間為2022/5/23)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8日
樂透人生─吳家揚
編按:作者吳家揚去年遭逢喪親之痛,在處理親人後事的過程中,發現除了精神上的哀悼,還有現實面的喪葬、除戶、遺產申報、繼承等繁雜事宜需要處理。作者以親身經歷分享經驗、為讀者解惑,讓大家在傷痛中少點慌亂與不安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5日
吳佳穎
編按:新台幣兌美元匯率5月13日已貶破29.8元關卡,不少民眾購買美元利變型保單,期待未來保單期滿時,台幣若貶回30元以上,用美元換回台幣有機會賺匯差。再加上美國聯準會後續將持續升息,且幅度可能較原本比預估大,利變保單利率看俏,也讓買氣維持熱絡。 不過除了宣告利率,購買美元利變型保單要留意保障內容及相應的內扣保費成本,業者建議,保戶應回歸自身投保目的選保單,才能保本投資,又有實質保障。 (原文刊登於2022/2/16,更新時間為2022/5/15)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3日
李慶隆
女人,有一種天生的直覺,這種能力會帶來財富。所以,俗話說:「聽某嘴,大富貴!」此話不假。而且,女人的感受比較細膩,能看見男人看不見的問題,再做出正確的判斷。我在房地產業四十多年來,看過很多這樣的案例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3日
艾蜜莉-自由之路
我有一位親戚看到最近股市大跌,跑來問我現在適不適合投資股票?不過他因為剛退伍,只存了大約20萬元,不知道能不能先小試身手看看~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1日
第三人生任我行─施昇輝
進入第三人生,一般人關注的主題不外乎「金錢」、「健康」和「生活」。我認為三者都很重要,不能忽略任何一樣;但有些熟齡作家卻常強調「錢不重要,沒錢也有沒錢的生活方式」,我不能認同,尤其擔心大家不了解他們完整的論述,而有了斷章取義的誤解。 這些熟齡作家之所以這麼主張,或是刻意忽略這個主題,是因為他們本身都沒有金錢的煩惱。他們當然都不是非常有錢的人,但至少都已不擔心未來錢會不夠用,所以才說「錢不重要」。如果你的積蓄不多,看到這個論點就不再為錢擔心,反而是很危險的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1日
艾蜜莉-自由之路
今天起的比較早,特地繞遠一點去買我很喜歡吃的早餐,等餐的時候,那時還沒開盤,聽到有兩位先生在前面很激動的討論股票,不過,他們看起來臉色不太好,而且因為他們講得太大聲了,我也就被迫偷聽了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6日
陳詩慧
在我人生的關鍵階段,讓我有想改變自己、完成夢想的動機,最主要的核心是「脫貧」,在本書Part 1 有完整敘述我個人的故事,如何展開學習投資的旅程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6日
陳詩慧
關注財經新聞和總體經濟的第一步後,可以尋找美國股市的熱門產業,從熱門產業中挑選出前兩大的龍頭股,再找出台灣相對應的產業與公司,挑選產業前三名的公司,並研究財報,挑出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股票買進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5日
不敗教主~理財不Buy
ETF是不錯的投資方法,但是不少人一知半解,投資就可能受傷,來看看常見的問題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4日
樂透人生─吳家揚
許多人不了解也不關心自己或家人的財務狀況,和家人談錢就常翻臉吵架,引發不必要的紛爭。但要做好財務規劃,了解家庭及個人的收入和資產,是重要的步驟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03日
陳重銘
「存績優股」基本上是個「買好股票,股息再投入」的過程,真的非常簡單。但真的就是買進股票,好好抱牢,這樣就可以了嗎?還是可以歸納得更有系統呢?以前我很喜歡看大陸劇《朱元璋》,朱元璋可以從一個乞丐,打敗天下群雄成為九五之尊,這個歷程跟一個上班族,靠著投資理財邁向「財務自由」之路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9日
粉圓妹
粉圓妹19歲入股,23歲開公司擔任負責人,25歲時賣掉公司時存得一桶金,當時新店山區房價一坪12萬,曾經想把這筆錢當成頭期款,房貸利率約8~10%,並非現在的低利率,買下去真的是壓力山大,冷靜計算之後,仍然無法有自信負擔未來的房貸,因而放棄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9日
陳重銘
努力研究股票,就一定會成功賺大錢嗎?如果投資靠的是聰明才智(IQ),那麼教導投資學的教授們,早就統統住進帝寶豪宅了。能否藉著投資股票而致富,最主要的還是靠心理因素(EQ)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9日
陳重銘
很多人認為買進好股票之後,就應該要長期持有,永遠不要賣出。這樣可能會曲解「買進好股票,長期持有」的概念。投資這個動作是永久的,但是壞公司的股票一定要砍,一旦經營團隊改變、公司的方向出問題,或是產業結構改變時,還是要趕快把股票賣掉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8日
陳重銘
「核心持股」必須具備股價波動小、獲利跟配息穩定等優點,可以長期抱著安穩領股利,一來可以當成生活費,二來也可以用來買進其他股票。核心持股的重點在於「張數」,張數越多,可以領到越多股利,總有一天能達到財務自由。增加張數的重點在於有紀律地定期定額買進,並善用股災時逢低加碼,以下介紹我喜歡的核心持股種類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6日
陳重銘
一般上班族不僅要養家活口,還要貸款買房,給家人遮風避雨的保障,幾乎耗盡所有財力與精力,如果還想擠出錢來投資理財,給自己種下「財務自由」的未來,那個負擔恐怕不是每個人可以承受的。 薪水就那麼多,養家、買屋、投資等需求,幾乎不可能樣樣順利達成,於是就要重新排列組合,把不急迫的先拋到一邊,然後把最重要的擺在前頭。 如果你真的想要在往後享受「財務自由」,讓你的「資產」產生的「利息」,足夠支付生活開銷,不必再靠勞力來工作賺錢,若你不是富二代,就只能靠投資理財了。 因此,年輕時所有資金的規畫,還是要以投資為最優先,先買進能幫你產生「利息」的「資產」,其他不急迫的車子、房子……只能先放在一邊,而且為了增加投資的金額,你還必須認真工作,尋求事業上的突破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5日
吳宜勲(老吳)
上天是很公平的,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,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,上班、通勤、睡眠,就耗費一天中70%以上的時間,再扣除吃飯、洗澡與家庭時間等,實際上可以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,可能剩不到10%的時間(約2個小時)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2日
吳宜勲(老吳)
自己一開始是抱著想要暴賺,進來市場海撈一筆的心態接觸股市,慶幸在還沒從股市畢業前,就不斷修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投資的方法有很多種,也是一項耐力賽,個人認為要長期的堅持下去必須了解幾個重點: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2日
陳詩慧
如果覺得存股獲利太慢,應該會開始對波段投資躍躍欲試,但投資前,有幾點要謹記在心: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1日
吳宜勲(老吳)
存股對自己而言是不斷進化與修正,選股標準歷經1.0、2.0到3.0版,之後不確定會不會有4.0版,但如同大家熟知的那句話:「這世界唯一不變的事,就是一直在改變。」所以定時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也是必須的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0日
不敗教主~理財不Buy
存股成為近幾年投資顯學,過去熱門存股標的:錢櫃、好樂迪在疫情爆發下,已不再是長線存股首選。俄烏戰爭、疫情擴散,對股市造成了不少的變數。存股族最愛的金融股,受到美國升息利多,金融指數飆漲,導致股價上漲、殖利率也相對下滑。今年的投資其實充滿著挑戰,該如何挑選未來10年可安心存的個股呢?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5日
老黑看世界
Everybody smiles in the same language.(微笑是所有人的共同語言)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5日
整理鍊金術師小印
「大部分的人沒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,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」(出自《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》)當我們清楚知道我們要什麼,就不會浪費時間跟金錢走錯路,可以聚焦所有資源,得到我們真心想要的事物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3日
樂透人生─吳家揚
辛苦工作一輩子的勞工,可以平平安安活到退休,用勞保老年給付享清福,這是再好不過了,而當生命告終,符合請領條件的勞工家屬仍可領取遺屬年金,這些該有的給付常被忽略,特別呼籲辦理喪禮之後,千萬不要忘記申請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08日
Donna
現今臺灣較為熱烈討論,坊間也有許多書籍都在討論的「價值投資」,就是來自於股神巴菲特。為什麼大家會這麼推崇巴菲特與價值投資?讓我們先來聊聊巴菲特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08日
Donna
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,對於一個單親媽媽,當時身邊帶著兩個年幼小孩,一個 5 歲、一個不到 3 歲,在最需要「愛」與照顧的階段,我卻每天像是個陀螺轉個不停。上班 8 小時是基本,當然偶爾也會加班。若準時下班,從安親班接小孩回家,也已經 7、8 點,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少得可憐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06日
第三人生任我行─施昇輝
我有一個從大企業董事長高位退休的好朋友,最近跟我分享了一個他在第三人生的投資故事。我以為他可能是因為買0050、0056賺了一些錢,所以要謝謝我,或是很後悔沒聽我的話,去買個股卻賠了一些錢,結果都不是。 他說,以前買股票都賠錢,所以已經20幾年都沒有碰過股票了。雖然聽過我介紹這兩支ETF(指數型基金),也認同它們相對安全穩定,但「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繩」,所以至今還是不敢再踏入股市。 倒是最近聽朋友建議,投資了兩家產業面正夯的新創事業。這些朋友個個都是企業界知名人士,心想跟著投資一定不會錯,而且能和他們一起列名股東,也算是一種榮幸。最重要的是,他認為自己是在「投資事業」,而不是在「玩股票」,畢竟後者總給人投機的印象,遠不如前者正向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9日
鄭策允律師
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曾說:「世事無常,只有死亡跟繳稅例外。」 高資產人士該如何看待資產傳承呢? 首先可以思考是,在「稅務面」,如何合規的降低或延緩稅負成本? 除此之外,亦應思考在「非稅務面」上,如何預防家族紛爭?如何確保財富傳承之後,仍然能夠保全資產?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5日
小車X存股實驗
下面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存股每年目標設定的方式,以及現有持股配置比例,供大家參考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5日
吳挺絹律師/理財規劃顧問(AFP)
您是否曾想過:「或許有一天,我必須一個人老去......」 如果有,當您思考這個問題時,心中的感受是什麼呢? 是擔心、害怕? 還是,即便如此,我仍然可以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多采多姿,逍遙自在!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4日
溫國信
168 微笑曲線獲利法則有三個重要元素,第一個是「收益元素」,也就是穩定的報酬率,是在持有過程中每年擁有6%以上的報酬率。因為報酬率與收益及成本相關,為了有好的報酬率,就必須把握在相對便宜的低點買進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3日
小車X存股實驗
26日正式啟動,大幅降低了股票買賣的門檻,少吃一頓大餐便能在盤中低點買進1 股台積電,輕鬆當起護國神山的頭家。各家證券商也紛紛推出每月定期定額1000、3000、5000 元存股,搶攻零股交易的商機,小額存股儼然成為小資族投資的一股新勢力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22日
小車X存股實驗
農耕於一年四季有「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」的步驟,其實存股久了,也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節奏。現在來介紹一下我這個金融存股族一年的無聊日常: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溫國信
基金主要分為「主動型基金」和「被動型基金」,挑選主動型基金時,不能只拿過去的年度績效作為唯一參考,因為上一年績效前茅的基金,次年的績效往往慘不忍睹,所以,主動型基金上一年績效排名的參考價值甚低,這種方法不足取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溫國信
168 微笑曲線獲利法則,是讓平時有穩健的收益,偶爾還可獲得價差驚喜的方法,如果投資人建構了很棒的組合,變得可以經常從不同標的獲得價差驚喜,而不是很久才等到一次,就會變成「循環收穫投資法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林茂昌
雖然股市時而高潮迭起、時而恐慌下挫,大多數時期卻是枯燥乏味,尤其是當我們的持股是冷門股時。碎形(fractal,亦稱分形)幾何的發明人本華‧曼德博(Benoît B. Mandelbrot)曾經研究過,在美國股市的50年當中,如果把變動最大的10天拿掉,整個結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,變得非常沉悶。而沉悶,正是投資的一大障礙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崴爺
朋友問我對人生有什麼期許?以前的我一定會答「事業成功、賺大錢」,但現在的答案只有四個字:「遊刃有餘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8日
溫國信
買進價格被低估的好股票後,靜靜等待它向較高的價值靠攏,此時強調「耐心」的重要,從個股切入,買進機會很多。但若先入為主,一定要等到加權指數下跌至萬點以下,才去找買進機會,就會在「等待」中錯過機會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7日
林茂昌
前些時候,正值歐債風暴、股市下跌,股災之說到處瀰漫。此時,所有的投資人,只要是手上有部位的,市值都不斷的減損,而且是快速的減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6日
溫國信
要買優質的好股票,就要建立「自選名單」,把那些本質優良的股票列入觀察,平時多關注它們的新聞,等待便宜機會出現的時候買進。如果平時對它們漠不關心,即使機會來了你也不會有信心買進,或是買進後也抱不久。如果價格不夠便宜,那就先觀望,股價是會波動的,買進機會很多,不怕買不到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6日
崴爺
我觀察到一個現象,同樣都是白手起家的朋友,在四十歲後開始出現「窮者越窮,富者越富」的兩極化現象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6日
樂透人生─吳家揚
人生無常,不知道是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到,許多人將保險納為財產傳承的一部分,但往往沒有注意適時的做變更,反而使得財產傳承無法遂行己願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3月15日
吳挺絹律師/理財規劃顧問(AFP)
編按:太平洋電信電纜公司前董事長孫道存因涉掏空太電遭判賠投資人74.5億元,去年11月孫道存病逝,依法債務會落在財產繼承人身上。不過孫與第二任妻子何念慈所生的孫瑩瑩、孫芸芸、兒子孫智宏等3子女日前聲請拋棄繼承,但小孫32歲的現任妻子吳逸萍、以及和女星顏寧所生3子女仍未表態。 孫道存因掏空太電200億元、侵占基金會公款等案,遭法院判刑並裁定應執行4年3月徒刑;一審更判決孫道存等人及太電須連帶賠償投資人74.5億元。不過去年10月孫因攝護腺癌惡化保外就醫,同年11月17日即病逝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。 孫道存情史豐富,先後有3任妻子,更與影星孫寧、張瓊姿之姐張瓊玲、趙曉苓等傳出緋聞。其中第2任妻子何念慈為他生下名媛姊妹孫芸芸、孫瑩瑩、長子孫智宏;與孫寧則育有1女2子;2009年再與小32歲的吳逸萍結婚。 孫道存死後留下鉅額債務,但因生前已申請破產,且孫芸芸、孫瑩瑩、孫智宏均已聲請拋棄繼承,台北地院1月27日對孫瑩瑩、孫芸芸、孫智宏拋棄繼承事件准予備查,並在2月8日完成公告程序。 至於尚未聲請拋棄繼承的吳逸萍與其他3名子女,因民法採「全面限定繼承」原則,未來4人所繼承的債務,也僅需在繼承金額範圍內償還。 如果被繼承人生前留有債務,在繼承時究竟應留意哪些事情呢? (原文刊登於2021/12/3,更新時間為2022/3/15)
閱讀更多